资讯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科研不负患者?

2019-01-18 22:04

临床医生做科研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一方面是临床医生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以论文数量来评价工作能力的“一刀切”的硬性指标。发SCI还是不发SCI,这已然不是个选择题。


明明是个临床医生,却整天想着 SCI

中国医生不得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以论文作为晋升依据,这主要是因为科研是临床医生晋级职称的考核标准。科研分为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越多,就越容易申请到科研项目;拥有的科研项目越多,就越容易发表论文,说到底,论文还是“硬核”指标。


这些年医院对论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以前国内/外 2 篇普通期刊论文就能评上职称,现在至少 2 篇 SCI。SCI 的存在就像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数量越多,意味着在学术上的建树越高,也越容易被同行所认可。可以说,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一定拥有数篇高质量的 SCI 论文。


但 SCI 发文有多难呢?


Nature、Science、Cell、Lancet 四大刊,一般人也就只能顶礼膜拜了;顶配的SCI需要靠本事、天赋、努力和运气;水货的SCI不发也罢。


为此,有临床医生感慨到:“都 9021 年了,难道世间就没有双全法,能够不负患者不负科研吗?”当然有!


信息化是改变SCI发文难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化发展越来越迅速,尤其是被预测为临床研究领域的下一个颠覆性技术——基于注册登记研究的随机对照组试验(registry-bas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RCT)的出现,发表高质量的 SCI 或许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RRCT 是依托于电子信息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某个领域内的相关数据集合起来,甚至是将全球领域的数据集合起来,这些海量的数据就是科研的第一手资料。


以美国 SAFE-PCI for Women 的 RRCT 为例,该研究以美国 60 个研究中心的数据为资料,通过计算机快速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拟行紧急、选择性 PCI 或行诊断性心导管术可能性 PCI 的女性患者),与患者联系,获得知情同意后,在 CathPCI 平台上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桡动脉 PCI 组和股动脉 PCI 组,然后将 CathPCI 数据库数据和结局时间 CRF 结合,最终评价疗效终点。该实验主要疗效终点时间发生率远低于预期率,研究提前结束,与 ERCT 或 PRCT 采用调查表相比,减少了近 65% 的工作量。


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RRCT 离不开 3 个要点:(1)海量的数据;(2)高质量的数据;(3)运行良好的注册登记平台。


以往大型临床研究筛选入组受试者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些临床研究入组条件严格,招募时间会更长。而 RRCT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纳入大量患者,这是因为基于海量的数据,医生能够在最快的时间筛选入组受试者,省去了患者填写冗长的入选标准表格的时间,有效提高研究效率,同时使用随机化工具有效降低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偏倚也更少。不仅如此,RRCT 还能有效的减少费用支出,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费用并不低,一个 Ⅲ 期临床试验的总花费平均到每个受试者大约也要 15000 元,但通过 RRCT 的设计优化,可能只要花费 400 元,这样的价格简直是破天荒。


当然,这些海量的数据必须要质量高,医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患者的既往就诊,手术,治疗情况等,对绝大部分患者进行追踪,最后还要基于良好的注册登记平台,RRCT 能够直接利用大数据资源和平台来获得相关数据,在完成研究后,使用平台随访监测工具,了解患者预后,避免了过于频繁的随访工作,也提高了随访的成功率。SAFE-PCI for Women 的研究虽然提前终止,但受试者随访率在两个队列组中分别达到了 99.9% 和 99.3%。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医疗大数据企业开始为医院建立科研数据平台,建立以临床科研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数据中心(Research Data Repository,RDR),助力更多的医生解决临床科研没时间、难度大的问题。但业内人士表示,科研级数据平台的建设并非易事,中国虽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数据库,但如何让海量数据转化为科研级证据至关重要。


以国内医疗大数据科研级平台零氪科技为例,据了解,2018 6 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梁文华教授团队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与化疗/PD-(L)1阻断治疗敏感性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借助零氪科技医疗大数据平台的支持,在多维度高质量的数据基础上,仅仅用了 3 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研究立项、研究设计、患者数据纳入等全流程工作,而以往至少需要 1 年时间。如此优异的表现,也让该研究成功揽获 2018 ASCO 重磅大奖“Merit Award”。


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 SCI 不再成为压在广大医生身上的“大山”,临床医生能够有时间沉下心去“啃硬骨头”,专注于治病救人的同时,利用 SCI 这个载体去指导更多人,甚至是推动学科的发展。正如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之言:“真正发挥论文应有的作用——承载着科学规律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创造。”

来源:丁香园 点击量:

扫码关注「实验菌」,入科研社群,领学习资源

更有优质直播、研选好物、福利活动等你来!

评论

商家推荐

沪震生物ELISA试剂盒促销:选对盒子,不负实验不负你

¥600 - 1450

人世间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1200 - 2400

过氧乙酸试纸,过氧乙酸比色管

¥288

受体结合丝氨酸苏氨酸激酶5抗体价格

询价

汞检测试纸,快速检测试纸条

¥368

垂体瘤细胞凋亡抗体图片

询价

环指蛋白122抗体品牌

询价

季铵盐检测试纸,快速检测试纸条

¥288

环指蛋白36抗体说明书

询价

RAS相关GTP结合蛋白C抗体价格

询价
咨询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