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和元上海潘讴东:十年磨一剑,一生只专注重组病毒载体研发与生产

2019-03-08 18:04

历经 30 年的砥砺前行,基因治疗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光时刻。2017 年美国 FDA 首次批准了两种针对血液疾病的 CAR-T 细胞免疫疗法和一种针对眼科遗传病的疗法 Luxturna。时至 2018 年,FDA 又接连发布 6 个基因治疗相关的科学指导草案,用以推动基因治疗的发展。从中不难察觉,基因治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在和元上海董事长潘讴东看来,基因治疗的付诸实用将有可能与外科手术、抗生素一样,成为医学诊疗模式的改变者。为此,和元上海已经做了长期的准备,目前公司除了疾病模型构建及药物筛选和基因治疗研究 CRO 服务外,还持续专注于病毒载体的 CMO 服务,并联手 GE 医疗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用于助推基因治疗或细胞治疗药物研发及商业化的 GMP 重组病毒生产平台。为了解其中进展,丁香园不久前与潘讴东董事长及副总经理贾国栋进行了交流。

业精于专而兴于勤

基因治疗就其理念来讲,最早可以追溯到 1963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Joshua Lederberg 首次提出了基因交换和基因优化的理念。1972 年,生物学家西奥多·弗里德曼等在 Science 杂志上发表评论,探讨基因修饰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可能性。

上世纪 90 年代,基因治疗经历了狂热发展和急冻沉寂的过山车。在新世纪的头一个 10 年,该领域一直处于埋头完善技术的状态,在此期间,和元上海将基因治疗中的细分领域病毒载体作为创业方向,而不是追逐彼时的热点,这无疑需要清晰的思考和富于前瞻性的定力。

潘讴东告诉丁香园,和元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一直坚持至今,首先与他个人的前期工作经历有关。在创立和元之前,潘讴东曾在第二军医大学新药中心长期从事干扰素、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工作。这段经历令他意识到,一些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的上市为解决广大病患的痛苦带来了很多便利,由此从心底里萌生出“要为祛除人类病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初心。

不过,一款新药从靶点设计到工艺开发,从实验室研发到正式上市,如果用海底捞针形容略显夸张的话,用万里挑一来描述是绝对不过分的。众星捧月的新药背后是数不清的失败候选药物,这意味着新药研发实际上是一件链条极长,风险极大的事情。潘讴东认为,以上游的科研和临床服务为切入点参与到其中,再到推动新药的研发和生产当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仍就是不忘初心。

和元上海创立于 2013 年,在此之前的市场调研中,潘讴东走访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中发现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领域的“基础设施”。他介绍说,经人工改造的病毒是目前基因治疗中最常用的载体。病毒载体优化升级则贯穿了整个基因治疗的发展史,感染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病毒载体的使用也是近年基因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驱动因素。尤其是当时P53基因疗法今又生和溶瘤病毒安珂瑞的上市,进一步坚定了和元上海深耕病毒载体的决心和信心。

基因治疗是中国制药的新机遇

如果将过去 30 年基因治疗走过的荣光与坎坷视为该领域爆发前的蓄势,潘讴东认为,接下来人们将真正看到基因治疗的梦想照进现实。现在看来,推动基因治疗付诸实用主要源自两项重大进步。

其一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胜利完成。通俗讲,基因治疗就是将错误基因修改正确或是用正确基因替代错误基因。没有人类基因组计划解码出基因组的序列,奢谈基因治疗无异于空中楼阁。其二则是近年来基因测序成本的跳水式下降,这令基因检测成为寻常百姓家也能够负担的技术。

可以说,基因治疗在当前已经临近天时地利人和的爆发前夜,其市场在未来二十年将绽放出超出所有人想象的精彩。基因治疗或将改变以往中国制药企业在传统化药、抗体药物、大分子药物等领域跟随和仿制国际巨头的竞争态势,成为其弯道超车的有力引擎。

对此,潘讴东指出,基于基因的诊疗技术预计将在早诊早治、罕见病及遗传病的治疗和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大放异彩。同时他认为,尽管在这一领域,中国和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留给中国制药界赶超的时间窗并不长。

首先,国外企业在基因治疗领域已有重大突破并有相应的产品落地。一些制药巨头还在连续开展并购,以加强自身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实力。2018 年 4 月,诺华以总 87 亿美元收购基因治疗公司AveXis便是重要标志之一。除此之外,辉瑞、艾伯维、阿斯利康等国际药企纷纷通过合作开发和独家授权的形式向这一领域迈进。

其次,对于基因治疗产品的审核、批准和监管,管理部门尚没有明确的规范,当然,相对于传统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基因治疗属于新兴的治疗技术,技术更迭速度较快,难以实现全方位的监管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在国内的 CRO 和 CMO 行业,像和元上海这样在基因载体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的公司相对较少。由于基因治疗的自身特性所致,从研发阶段到临床阶段,产品的生产工艺相对独特,对病毒载体有较高的要求,许多基因治疗的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时面临着重重困难,这也是和元上海全面发力 GMP 重组病毒生产平台的重要原因。

深耕病毒载体,锻造核心竞争力

当下,利用自身积累了十余年的病毒载体研发经验为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保驾护航,通过“打造一个平台,推动一个行业——让基因治疗造福人类”已经成为和元上海的核心发展战略。

2016 年,和元上海与通用电气医疗集团(下称“GE 医疗”)开展基因治疗全方位战略合作,将投资 1.2 亿元人民币,建设基于一次性技术、近 4500 平方米的 GMP 病毒生产平台。据公司副总经理贾国栋介绍,这一平台投入使用是和元与 GE 多年战略合作结下的又一硕果,可以为重组病毒领域客户提供从小试研发、临床申报中试生产到GMP产业化生产的一条龙服务,全方位加速基因治疗或细胞治疗药物上市。

在产品和规模层面,平台可提供质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慢病毒、溶瘤病毒、疱疹病毒等多种基因载体的研发、中试和生产服务。生产能力已达到国内首屈一指,而且硬件标准与产品质量符合中国、美国和欧盟的严苛要求。

在服务品类层面,平台可为科学家进行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提供基因治疗产品的生产服务;其次,可提供新药临床申报过程中所需药学资料、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及药效水平的整体打包服务;第三,可为基因治疗产品的生产企业提供 GMP 生产服务。

据了解,以平台目前的生产能力计算,每年可孵化 5-10 个科学家发起的临床研究、4-6 个临床申报的整体打包项目以及 5-10 个 GMP 生产任务。以 CAR-T 为例,全年满负荷生产,满足上万例患者的临床用药需求。就基因治疗产品而言,可提供多至数十万患者的用药需求,基本可覆盖常见罕见病的用量。

命运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在基因治疗的大时代即将呼啸而来之际,用这句话来适合形容和元上海再合适不过。潘讴东告诉丁香园,此次 GMP 病毒生产平台的落成可谓是公司创业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相较和元上海的初心和愿景,相较在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领域尽可能做到极致,成为国际第一方阵中的一员,和元上海仍需砥砺前行,因为这是需要用一生才能做好的事。

来源:丁香园 点击量:

扫码关注「实验菌」,入科研社群,领学习资源

更有优质直播、研选好物、福利活动等你来!

评论

商家推荐

森贝伽-10年专注elisa试剂盒研发生产,免费代做elisa实验

询价

小分子药工艺研发及生产|康化(上海)

询价

上海仪迈研发生产IR180自动折光仪

¥232

上海自主研发生产喷墨激光b超胶片

¥0.88

基因工程生产重组羧肽酶B-上海雅心生物

询价

紫外光清洗机紫外线清洗机UV光清洗仪

¥16888

猪甲状腺球蛋白(PTG)

¥750

Corning离心管 50ml

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