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妇科肿瘤临床医学统计的研究概述

2012-12-29 17:59

数千年来,生物医药学绵亘不绝,积累的数据可谓浩如烟海。目前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深入、准确、快捷地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为临床和科研服务。北京泱深公司生物医学统计分析中心积累长期的分析经验,本文从蕴含丰富知识的医案入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妇科肿瘤疾病医案进行处理,并从临床角度展开分析。探讨了这种新型信息技术在中医药医案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并认识到其获取的新知识,时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期望我们的服务能为临床医学工作者更好的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信息领域的应用提供方法学参考。智慧启动科技,北京预立创投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生物医学科研咨询企业之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创业园
网址:www.preintell.com
专利电邮:patent@preintell.com
科研电邮:sci@preintell.com
数据电邮:biodata@preintell.com
丁香通展台:www.biomart.cn/preintell/index.htm
电话:010-68169950    18001305720  18001305706
      从数掘库中发现知识{(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曲ase,KDD)词是住1989年美国底特律召开的第一届数据库中知识发现(KDD)国际学术会议上正式形成的,1995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第一届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国际学术会议,数据挖掘一词被很快流传,数据挖掘被普遍认为是数据库中知识发现的核心工作。      数据挖掘的定义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里所指的知识,并非广义上理解的数据、信息这种知识,而是一些概念、规则、模式、规律和约束等。数据挖掘形象地把人们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看作是有价值的丰富矿藏,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类同采矿或淘金一样把知识挖掘出来。
  数据挖掘有多种方法,主要有关联分析,时序模式,聚类,分类,偏差检测,预测等。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汇聚了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可视化、并行计算等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技术。
目前妇科肿瘤疾病临床医学统计方面的应用包括几个方面:
一、临床疾病发病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甄别出哪些为危险因素,哪些为保护因素,各个  因素之间的危险和保护程度的大小,作出定量综合定性的分析(见案例1);
二、临床药物敏感性、组织类型不同和化疗前后的卵巢癌组织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及细胞核形态图像定量分析,得出药物治疗后基因的上调或下调表达情况,揭示药物敏感性与基因的关系并提供预示药物效果的因素(见案例2)。
三、药物的剂量效应分析(见案例3);
四、关键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与相关肿瘤发生的风险关系评估(见案例4);
五、回顾性妇科肿瘤临床病例分析(纯粹的统计学分析研究)(见案例5);
六、利用COX模型针对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多因素分析,揭示疾病预后与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危险因素、保护因素等信息的获得,并可以获得三年五年预后生存率的前瞻性分析(见案例6);
七、治疗方案在肿瘤疾病中的Meta分析(见案例6)。
  附案例分析:
(1)《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特点及患病相关因素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赵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子宫内膜异位(简称内异症)是指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内异症相当于中医学中“痛经”、“症瘕”、“不孕”的范畴。EMT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可达10%~15%,占普通妇科手术的30%以上脚.关于内异症患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较多,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多认为内异症的发生与月经情况、婚育、妇科疾患、避孕、家族遗传、饮食情况、性格、文化程度,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多种可疑致病因素的可疑联系,旨在探讨可能与内异症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病提供可能的依据。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因素分析中,生育年龄大、内异症家族史、饮酒为中等强度危险因素,情志改变为强危险因素,工作压力大为极强危险因素,生育胎次多、避孕药避孕为保护因素,其中生育胎次多为中等强度保护因素,口服避孕药物为弱保护因素。         
(2)《ERCC1和XPD表达与细胞核形态图像分析预示进展期上皮性卵巢癌初次铂类化疗反应的研究》  林开清 浙江大学  硕士论文
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多数卵巢癌在初次诊断时居进展期,其标准治疗手段为初次细胞减灭术后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目前,进展期卵巢癌初次治疗的有效率可高达70.80%,但多数患者在初次治疗后2.3年复发,并最后因复发耐药而死亡,因此药物耐受是改善卵巢癌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选择化疗反应不同的浆液性和透明细胞卵巢癌为研究对象,研究临床药物敏感性、组织类型不同和化疗前后的卵巢癌组织中示ERcCl和xPD的表达情况及细胞核形态图像定量分析,旨在为临床克服和预示铂耐受提供研究。研究结论表明:1.ERcCl和XPD蛋白表达在透明细胞癌高于浆液性卵巢癌,临床化疗耐受的浆液性卵巢癌高于敏感卵巢癌,铂类化疗可以诱导浆液性卵巢癌ERCCl和XPD蛋白表达上调,提示ERcCl和xPD蛋白参与卵巢癌临床含铂类化疗耐受,其在组织中的表达状态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对铂类初次化疗敏感性有关。2.核形态图像分析参数与ERccl蛋白表达和浆液性卵巢癌临床对铂类初次化疗敏感性有关,其可能更能反映与细胞核相关功能。3.ERCCl蛋白和核面积可作为预示浆液性卵巢癌初次铂类化疗反应的独立指标。
  (3)《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病人全身麻醉的影响》  广西医科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病人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麻醉期间对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通过选择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的病人60例,ASA分级I~II级,年龄25"-65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舒芬太尼S。组(芬太尼剂量的十分之一),舒芬太尼Sz组(芬太尼剂量的七分之一),舒芬太尼Ss组(芬太尼剂量的五分之一),对照组:F组为芬太尼组,S,-Ss组舒芬太尼组剂量按照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效应比为5:1、7:1、10:1来确定。全组病人均为全凭静脉麻醉。结论:舒芬太尼O.3 p g·kg叫的诱导剂量能更好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维持循环功能稳定;麻醉期间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0.6 p g·kg-1·h-1。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应用于妇科肿瘤手术,麻醉效果较好,简便易行,深度易控,血流动学稳定;术后恢复期舒芬太尼组麻醉苏醒迅速,苏醒质量高。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诱导、维持以及术后较芬太尼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痛作用更强、苏醒更快、更安全。 
  (4)《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关系研究》赵晓苗  中山大学 硕士论文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器官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单一雌激素持续刺激导致的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DNA损伤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机制。较多的研究资料证明雌激素以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与妇女的子宫内膜癌、乳腺癌或者卵巢癌的发生有关。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作为雌激素代谢中产物的主要分解代谢酶,关于COMT基因型与子宫内膜癌或者卵巢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2003年Masahia等研究显示子宫内膜癌妇女的MB.COMT基因多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明显增加,导致coMT基因失活,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形成。COMT多态性与卵巢癌的关系尚未有定沦,大都呈阴性结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形成也与雌激素的持续、单一刺激有关,但至今尚无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COMT基因型关系的研究报道。收集已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人的血液和蜡块包埋组织标本,采用PCR—RFLP法分析COMT基因多态性与予宫内膜癌以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生风险的关系,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雌激素代谢的影响,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牛的内在联系,为基因干预预防妇科肿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COMT基因型与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关系,后退法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作为混杂因素校正。指标用优势比(OR值)和95%置信区间(95%c11表示。应用x 2检验,分析对照组的COMT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Kappa统计量分析PCR。RFLP法和测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表明:COMT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的COMT基因型以COMTval/val最多,COMTval/met次之,最少的是COMTmet/met,高活性基因型明显高于西方人种。携带CoMTval/val基因型的妇女相对于COMTmet/met基因型者,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可能降低。研究未发现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风险相关。
  (5)《老年妇科肿瘤临床分析》  邓勇福建医科大学  硕士论文
探讨老年妇科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对2002年7月l日-2007年7月31日我院收住的年龄>=60岁的147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妇科肿瘤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恶性肿瘤的危险
信号,重视肿瘤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手术是老年妇科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同时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多见,重视围手术期监护和处理。
  (6)《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及Meta分析研究》黄清华  广西医科大学  硕士论文
针对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多因素分析,对某期间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有病理诊断,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057例Ia~IV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FIGO临床分期,有无复发转移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果显示:FIGO临床分期越高,有复发转移,≤40岁病理类型为鳞癌的Ⅲb期患者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必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0临床分期、有复发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的疗效分析。对期间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Ib~IVa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设立研究组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24例),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组(30例),新辅助化疗+放疗组(116例),以上各组的对照组分别为单纯手术组(29例),手术+放疗组(42例),单纯放疗组(89例),分别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存活率。另在IIIb期患者中比较新辅助化疗+放疗与单纯放疗对预后的影响。在IIb期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新辅助化疗+手术VS单纯放疗)对预后的影响。两组间的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对存活率进行X方检验。
      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通过对期间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66例宫颈癌(Ib~IⅡb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新辅助化疗中不同给药途径:动脉介入(32例)和静脉给药(34例)对预后的影响。两组的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对存活率进行X方检验。
      新辅助化疗在I b期宫颈癌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检索CBM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妇科肿瘤专业组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公开国内外发表的文献3篇。纳入标准为涉及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有或无放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术后有或无放疗)预后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有明确的随访截尾时间。对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及对提取的各个效应量用美国Computer Resource Center研制的目前为Meta分析功能最强的统计软件STATAl0.O进行合并与统计推断。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据现今研究新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I b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不能降低病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扫码关注「实验菌」,入科研社群,领学习资源

更有优质直播、研选好物、福利活动等你来!

评论

商家推荐

临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

¥600 - 2800

CD38多肽(小鼠、大鼠)

询价

CD38抗原(人)

询价

CD36(多肽)

询价

CD7抗原

询价

CD40L抗原

询价

CD44抗原 (多肽抗原)

询价

抗皱寡肽-1/六胜肽-3/阿基瑞林/乙酰六胜肽-3

询价

醋酸促生长激素释放肽2

询价

醋酸促生长激素释放肽6

询价
咨询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