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你们回校后得认真写实验记录了!官方最新发布 10 条关于原始记录的提醒的要点都在这

2020-05-14 18:27

5 月 12 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 2020 全院科研诚信建设工作视频会,并在会上发布了《关于科研活动原始记录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以下简称《提醒》,旨在提醒科研人员们重视日常科研生活中的原始记录环节。


图片来源:科学网


这已不是中科院第一次通过《提醒》的形式来倡导科研人员在科研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


  • 2018 年,中科院发布《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总结了当前学术论文署名中的常见问题和错误,对科研人员予以提醒。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


  • 2019 年,中科院发布《关于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恪守科研伦理的提醒》,倡导在科研实践中恪守各类伦理要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今年的《提醒》则着重提到了 10 点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原始记录中常见的问题和错误,并给出了相应的规范,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实验记录:自证清白的最佳手段


科研原始记录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当发表的学术文章被质疑涉嫌造假时,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无疑是自证清白的最佳手段


举个例子,2018 年 1 月,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发布文章《「千人计划」专家举报武大「长江学者」论文涉嫌造假调查》,直指长江学者李红良涉嫌造假。


随后,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发布调查意见称,举报涉及的实验猴的申请、购买、运输、饲养以及实验全过程均有原始证明材料和实验记录,手续齐全,没有发现造假行为。


与之相反,2020 年初,2018 年诺奖得主 Arnold 教授实验室一篇 Science文章的撤稿则吃了没有原始记录的亏。


图片来源:Science


且不论一作究竟是否伪造了实验数据,这次撤稿背后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科学:谎言与真实的交锋


「与研究的诚实性相比,我们提出的问题和讲述的故事更重要」。相信有一些研究人员并不反对这个观点。


在他们眼里,目的可以为手段开脱,哪怕这些手段包括伪造数据。


伪造数据的行为主要分为两种:捏造数据篡改数据


捏造数据、篡改数据的区别在于,捏造数据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没有做过实验就编造了一个数据。


谈到捏造数据,就不得不提一个牛人 —— 藤井善隆。


藤井善隆是日本的麻醉学者,于 2012 年的时候被发现学术造假,导致 183 篇论文被撤稿,其中 126 篇科研文章的数据系完全捏造,创造了由单个作者捏造科研文章数据的记录。


图片来源:Science


篡改数据则是做了这个实验,但觉得数据不够漂亮,作了一些修改,让它符合想要得到的结果。


相比于捏造数据,篡改数据相对简单,只要轻轻改动一下数据,使之看起来仍然在误差范围内,但是看起来不太刺眼即可。


2006 年轰动一时的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事件便是一则典型案例。


图片来源:Science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表明,2005 年刊载于《科学》杂志上的黄禹锡论文数据属于故意伪造,克隆的 11 个干细胞系至少有 9 个是伪造的。


伪造数据确实是发表论文的捷径,但是总有被揭穿的一天。


不得不说,科学的世界里,充满了谎言与真实的交锋。



操纵数据:事情远比你想象的普遍


事实上,在科研界,操纵数据的现象远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普遍的多。


2000 年,Science 的一篇在线报道中提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伊丽莎白・戴维森及其同事调查了七个参与了生物学及动物学入门课程的学生,以了解他们是否操纵了实验数据以获得所需的结果。


图片来源:Science


然而结果并不乐观,绝大多数(84%-91%)的学生「几乎总是」或者「经常」处理实验数据,以获得想要的结果,而原因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


随着学生们步入科研生涯之后,他们伪造数据的意愿似乎有了大幅的降低,但是仍有一部分研究者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而不择手段。


2009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大约 14% 的科学家表示他们曾遇到过学术欺诈(捏造和伪造数据)。


图片来源:PLOS ONE


捏造或篡改数据在科研界有多普遍,由此可见一斑。


对此,2017 年一篇发表在 Nature 的专栏评论甚至认为,有太多研究者在伪造或篡改数据,只有加强对证据的要求才能杜绝这些行为。


图片来源:Nature


作者认为证明研究真实性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对实验进行拍摄,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学术不端,还可以帮助同行评审者找到在书面的描述和图表中难以明显看出的问题。


除此之外,尽管没有伪造数据,一些研究人员仍然会对自己的数据进行美化。


2018 年发表的一项针对「可疑研究实践」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对 800 多名生态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进行了调查。


图片来源:PLOS ONE


66% 的受访者承认他们至少有一次剔除了一些实验结果,超过 50% 的科学家承认曾将已知的结论包装成一个惊喜的发现,40% 的科学家为了让结果更具统计意义,刻意收集更多数据。



原始记录如何保持原始?


如何管理数据,确保其真实不被篡改,并且不被无关人员获取滥用,这可能算得上眼下学术圈的一个公认难题,以下几点或许对保证实验数据真实有所帮助。


1. 做好实验记录,重中之重。


一旦踏上科研道路,就得严格要求自己,免得到了毕业阶段,发现数据有误,回头翻找,却一无所获。


图片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2. 第三方重复,不可或缺。


在文章投稿前,最好请课题组内的第三人甚至是其他实验室或者机构的人员来审查实验结果,重复关键实验


3. 建立应急机制,有备无患。


文章发表后,存在一定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比如实验无法重复、他人质疑文章结果。这种时候,最好有一个应急机制,建立各种情况的应对细则,做到及时回应,有备无患。


但是不论如何,保证科学真实性的最关键因素,还是科研人员对学术道德的恪守。


希望大家可以谨记《提醒》,回校后,做好实验记录~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来源:丁香通 点击量:

扫码关注「实验菌」,入科研社群,领学习资源

更有优质直播、研选好物、福利活动等你来!

评论

商家推荐

CAS:15519-86-5,N-(2-Hydroxyethyl)ma

¥100

CAS:932-49-0,1-(2-Hydroxyethyl)-2

¥100

CAS:53498-52-5,N7-(2-Hydroxyethyl)g

¥100

CAS:91702-61-3,N7-[(2-Hydroxyethoxy

¥100

CAS:126595-74-2,N7-(2-Hydroxyethyl)a

¥100

CAS:5835-28-9,N-(2-Hydroxyethyl)gl

¥100

CAS:28747-20-8,S-(2-Hydroxyethyl)gl

¥100

CAS:1535-17-7,O-(2-Hydroxyethyl) F

¥100

CAS:1076198-23-6,3-(2-Hydroxyethyldit

¥100

CAS:18190-74-4,N-(2-Hydroxyethyl)er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