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留欧生物学博士全职「代购」:与其在学界苟延残喘,不如走出来

2019-06-13 15:33

又是一年毕业季,对于广大研究生来说,除了要跨过答辩毕业这一关,更大的考验是毕业后的就业难关。面对僧多粥少的科研岗位,究竟要不要硬着头皮继续从事本专业,还是转行谋求其它发展,何去何从,是每一个博士毕业生都要面临的艰难抉择。



当机立断,说改就改


这是王亮(化名)来奥地利维也纳的第九个年头了,他的标签很多,王博士,王老板,王奶爸 —— 他是维也纳大学细胞生物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家里有四个娃,也有座私人别墅,但他所从事的行业却跟生命科学完全没有关系。


「我毕业的时候算了一笔账,博士毕业一般都要从事几年的博士后研究,在维也纳,博士后税后收入大约两千多欧元,当时我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我媳妇是全职妈妈。每个月房租要一千多欧,全家人吃饭至少要七八百欧,如果再买衣服和孩子玩具什么的,我就是月光了。所以我不能做科研,要不然养不活全家老小。」


于是,王亮开始转行,做起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国外都会涉足的一个行业 —— 代购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Plus


最开始主要是卖奶粉,因为这是王亮最熟悉的 —— 毕竟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奶爸,而且当年代购还不是那么的普遍,国内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海淘国外奶粉。他从身边朋友开始推销,并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每桶只挣 10 元钱,渐渐地,朋友介绍朋友,客户越来越多。


王亮经营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从母婴产品,到咖啡、红酒。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客户,王亮不得不开设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不仅方便自己往国内发货,还帮助其他代购运送,每周有两架班机专门将奥地利的优质产品运往国内。


现在这位「代购」王亮的收入,不仅足以支付一家六口的吃穿用度,还陆续购入了四座别墅。


「如果当时没有选择转行,还继续从事科研的话,也不能说养活不了自己,但肯定会过得很辛苦。」


说起当时的选择,如今已经事业有成的王亮丝毫没有后悔。


「博士生涯对我来说,是一个个人素养的培训和提升,因为在国外就读,也增加了我的阅历和胆识,于是我才能放手一搏,开始自己的创业,虽然开始阶段很艰难,不过好在结果很让人欣慰。」



主动选择却又后悔


如果说王亮的改行选择,多少有些无奈,以及有着某种时势造英雄的味道,那么,马洁(化名)的改行则是自己多方比较后的决定,而结果也似乎没有那么幸运了。


马洁博士期间就读于著名的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最后一年便开始早早的准备就业,在博士期间她非常努力,因此科研产出也相当可观,手里握有多篇论文,面试过多家高校和公司,凭借扎实的专业背景拿到了好几个优质 offer。


临近毕业时,她顺应潮流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笔试面试。在最终选择就业的时候,经过多方面不同比较,马洁最终决定转行,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成为政府科技部门的一名公务员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当时想的是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好,工作也不累。」马洁回忆起来当时的选择,苦笑了一下,说道。


进入公务员队伍后,马洁发现事实跟自己想的有所不同 —— 虽然相对科研来说,公务员的工作确实称不上辛苦,但每天的公务工作相当繁琐,也绝不轻松,各种会议和文件的学习,各种报告的撰写,依然让她身心疲惫。


而且大部分工作与她的专业几乎毫不相干,因此博士期间的训练和培养,也基本上没有太多用武之地,反而作为公文写作的新手,对于撰写一份符合规范而又高质量的公文,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


在工作期间,马洁有时候也会跟以前的师姐妹联系,聊聊他们在高校或公司继续从事本专业的生活状态。


越发的,她感觉回归专业才是自己应该走的路。经过反复的考虑,在工作三年后,她最终决定辞去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归自己的专业,继续搞科研。


虽然每天的实验生活在外人看来相当枯燥辛苦,但对马洁来说倒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供需矛盾导致不得不转型


上述两个例子不论是否转行成功,但至少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的两位主人公还有一定程度的主观选择。


然而,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尤其是最后转行的博士来说,之所以选择转行,往往是因为科研大环境的供需矛盾而不得不转,也就是博士生数量的增长与科研岗位数量的停滞不前所产生的矛盾。


在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十年间,我国的博士授予数量年均增长约为 20%,仅在 2016 年,我国就授予博士学位达到 5.5 万人。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数量最多的国家


图片来源:搜狐教育截图


但与此对应的是,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对博士数量的需求却十分有限,导致大量博士毕业就面临失业。更多的博士毕业生不得不被迫逃离学术圈子,转行到非学术岗位


即使有幸获取学术岗位,往往也是强度高,薪酬低,合同短的博士后岗位,几年过后又要重新面临选择,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也将最终离开学术岗位。


纵观全球,这并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在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学术性岗位也数量有限,远远无法满足每年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美国范德堡大学曾有统计,在 1995-2004 年期间,仅有大约 2% 的博士选择继续做博士后,到了下一个五年,这一数字达到了 25%,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新的五年里选择博士后的人数则增长到了 63%。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在 2015 年的统计显示,将近一半的生命科学领域博士在毕业 3 年内会做博士后。


但是,博士毕业能拿到终身教职的比例,则从 18% 下降到了 1%。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搜集了 2000~2014 年期间在该所的博士后的信息,博士后出站后,进入正式教职的人数仅为 30%。


换言之,学术界终身教职僧多粥少,有相当一部分博士和博士后,将不得不离开学术界,转行到学术圈外。



转与不转,都没有错


对于博士来说,无论当时选择就读的时候是不是期望进入到学术界,但毕业的时候,对于一个博士是否成功就业的判断标准,往往就是是否能够稳定的留在学术圈,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离开学术界就意味着失败,成为 loser。


但实际上,即使不考虑稀少的学术岗位,就科研这一工作本身而言,也是困难重重,比如激烈的竞争,科研资金减少,劳动强度大,工作不够稳定等等。


倘若不在学术圈,可能很少有人会将这些困难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内容。但在科学领域,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则就局限于论文和基金 —— 经费是否能成功申请到,成为评判你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


拿到基金,留在学术圈,则意味着成功,听起来多么狭隘啊


因此,我们首先要说的是,你拿到了博士学位,就已经相当成功了,因为我们周边竞争对手都是博士,大家往往忽视了博士学位在整个人口当中的比例,你已经是顶尖人才并获得了一个一流荣誉。


其次,我们已经发表过的学术成果 —— 虽然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学术垃圾,但确实扩充了人类的知识边界,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再次,即使不是绝对的科研岗位,很多人从事的行业,也跟科学或自己的专业背景有着丝丝联系,属于大科研领域的范畴。


因此,与其在科研圈里苦苦煎熬,甚至很多时候已经失去兴趣,只是如同鸡肋般不得不在学界苟延残喘时,不妨打开眼界,勇敢转行,主动获取一份更适合自己,更有乐趣的工作。


相信你自己,可以的!

来源:丁香园 点击量:

扫码关注「实验菌」,入科研社群,领学习资源

更有优质直播、研选好物、福利活动等你来!

评论

商家推荐

玻璃棒

¥13

丙二巯基磺酸钠胶囊申报技术服务

询价

Biouniquer TAQ酶促销

询价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单抗

¥999 - 3999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 亚基单抗

¥999 - 3999

丁基联苯氰

询价

环化核苷酸调控阳离子通道蛋白亚型4

¥999 - 3999

VF6胶塞式溶剂过滤瓶

¥0

组织芯片tissue chip技术服务

询价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TSK-GEL ODS-100V色谱柱

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