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体质指数欺骗了你,是时候承认自己是个胖子了

2018-11-29 11:42

我们知道,肥胖带给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会拉低颜值,摧毁身材曲线,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众多疾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判断一个人是胖还是瘦,最常用的指标就是 BMI (body mass index)。


我们通常认为,高体质指数(BMI)会加重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


但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有时候肥胖者的癌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结果更好,反而与我们的认知相反。


这一发现也被称为肥胖悖论


关于肥胖悖论的存在备受争议,因为它主要是在身体质量指数(BMI)被用来定义肥胖的时候观察到的。


这就意味着用 BMI 代替脂肪过多并不恰当,尽管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但 BMI 对肥胖的诊断准确性终究还是有限的。

总之就是一句话:BMI 有风险,使用需谨慎。


那么问题来了,在它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它呢?

以下才是 BMI 的正确打开方式。


・・・


BMI 的概念

很多教科书或文献中中也会提到 BMI。BMI 究竟是什么呢?

BMI 值的计算方法是:单位为 kg/m2 。可以说,BMI 能简单粗暴地反映全身性超重情况。


相比较单纯的体重,BMI 所代表的肥胖程度在研究与心脏病、高血压等相关风险时,评估结果要更为准确。

△ 图源:维基百科



・・・

BMI 的前世今生

最开始的时候,BMI 这款计算简单又应用强大的神器叫Quetelet Index,主要是因为由 Adolphe Quetelet 发明。


说到 Adolphe Quetelet,这个人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如下神似林肯的图所示)。


他的研究领域很广,既是统计学家、社会学家,又是天文学家、数学家,还创立了人体测量学这门学科。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他创建 BMI 的初衷是为了用于公众健康研究的统计,后来在营养专家和健身教练等一波人坚持不懈地普及下,BMI 才慢慢走向民用路线。

由于不同人种的身体特性不同,BMI 指标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规定也略有差异。


因此,对于不同的地区,同样的 BMI 可能代表的肥胖程度不一样。

△ 图源:维基百科



・・・


BMI 的局限性


在 BMI 快被人们用烂的今天,我们在减肥、健身、看病、做研究等一系列需要用到它的操作中,必须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否则认真你就输了。


BMI 的局限性:BMI 无法区分脂肪与瘦体质量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肥胖是指脂肪含量过多,而 BMI 所指的是身体的质量。


BMI 的缺陷在于它无法区分体重是来源于脂肪、肌肉还是其他成分。


相同质量的肌肉要比脂肪的体积小很多。

△ 图片来源:网络


长期运动的人,肌肉比较发达,虽然他们体内的脂肪比例并不高,但 BMI 很容易超标。


比如下面这个小伙,BMI 超标,但估计没人说这是肥胖吧。要说肥胖,也是幸福肥吧。

△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同样的身高与体重,脂肪含量不同,身材也不同。


下图为一荷兰健身专家 Yola 健身前后的对比照片,健身前 58 kg,健身后 64 kg,但右边的图看上去瘦很多。

△ 图片来源:Yola 在社交网站 Instagram 分享

BMI 等于体重比身高的平方。但人体是立体的,为什么不用身高的立方做分母呢?

有人真这么试过,但效果并不好。


人的身高物质基础是骨骼。与身高相关的主要是头颅、脊柱和下肢长骨 3 部分,而下肢长骨对身高影响最大。


也就是说不同身高的体型不是等比缩放的。

后来发现,用身高的平方做分母时效果好,就沿用至今了。


但用平方还是有缺陷的,数学家 Nick Trefethen 教授指出,BMI 对于矮个子而言会偏大,对于高个子又会偏小。


也就是说,矮个子的人会误以为自己比实际瘦,高个子的人会误以为自己比实际胖


经估算,这种误差能达到 10%。


所以,体型较小的人体内的脂肪含量要高于 BMI 所反映的情况,而体型较大的人体内的脂肪含量要低于 BMI 所反映的情况。


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皮下脂肪,subcutaneousadipose tissue,SAT)与贮存于腹腔的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tissue,VAT)为人体的脂肪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


人体脂肪的大部分都是皮下脂肪,但内脏脂肪对健康的影响却更为显著。

图中A所示为腹部总脂肪:包括腹部皮下脂肪(A 中绿色 B 中未染色的区域)和内脏脂肪(图中 B 所示)

△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

两种脂肪具有不同的细胞成分、微脉管系统、神经分布、代谢特征、胞外基质成分和内分泌产物等。


内脏肥胖型肥胖者,血中胆固醇明显升高,摄入糖分后血糖的下降速度明显比正常人要慢,且更易患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和糖尿病。


相比较皮下脂肪,内脏脂肪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联系更为紧密。

△ 图片来源:soogif


至于原因嘛,则要从肥胖的致病机理说起。


正常脂肪组织通过脂肪的合成与代谢维持体内脂质代谢平衡。


而肥胖主要是指异常或过量脂肪积累:一方面这种脂肪堆积促进了脂肪的分解过程。


使得大量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从脂肪组织外溢,进入血液并并在肝细胞、骨骼肌、胰岛细胞、心肌细胞、内皮细胞等非脂肪细胞发生沉积。


这些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影响了该处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还会促进细胞凋亡,加重胰岛素抵抗。


最终引发脂肪肝、骨质疏松、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


另一方面,脂肪组织还可以分泌多种蛋白激素、血管活性分子、细胞因子等,这些物质可引发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最可怕的是,游离脂肪酸反过来又会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堆积,从而加重肥胖,如此以来形成恶性循环。

在上面提到的脂肪分解过程中,内脏脂肪细胞的分解活动要远远强于皮下脂肪细胞。


而脂肪组织在内脏周围的堆积则是造成游离脂肪酸升高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肥胖诱发疾病核心原因在于内脏脂肪。对于肥胖人群而言,脂肪分布比脂肪总量的危害更大。


△ 图片来源:影视图


简单粗暴来的 in a word ,就是内脏脂肪对疾病影响很大。


从健康角度来看,关注总脂肪含量没啥卵用,应该注意的是与疾病相关的内脏脂肪含量。

即使是一些看起来瘦的人,他们的皮下脂肪虽然不多,但内脏脂肪含量仍有可能超标。


因此,只有测定脂肪的分布情况,才能有效评估与肥胖相关的疾病风险。


而 BMI 在这一方面的测定很辣鸡,还不如测腰围或腰臀比有效。

当然,更不要指望 BMI 能分辨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与负责分解白色脂肪的棕色脂肪了。


这都是后话,不展开讨论了。

总之,BMI 是被用得越来越洒脱了,但还要注意不要滥用,理性对待它的优点与不足,结合具体情况谨慎使用。

看了这么多了,文末一句话送给所有人:


瘦子别嘚瑟自己的 BMI,还是要多运动,机体代谢健康才是王道;胖子看了这篇文章更别嘚瑟,自己是虚胖还是 strong 心里要有逼数。


保重吧各位~看完可以洗洗开始实验和学习了。

来源:丁香园 点击量:

扫码关注「实验菌」,入科研社群,领学习资源

更有优质直播、研选好物、福利活动等你来!

评论

商家推荐

Amyloid Beta Detection Antibody

¥4283

Glucagon Detection

¥3979

Human cTnI Detection Ab

¥3745

Human IL-6 Detection Ab

¥4488

Human IL-13 Detection Ab

¥2947

Human IL-23 Detection Ab

¥2947

IL-17A Detection Antibody

¥2810

IL-1β Detection Antibody

¥2810

IL-4 Detection Antibody

¥2810

IL-22 Detection Antibody

¥3487
咨询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