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博士的呐喊:我们还要搞科研吗?

2015-02-06 11:41

一天晚上,李勋哲在操场上跑步的时候遇到了隔壁实验室的博士三年级的师兄陈秋林。陈秋林是知名的“学霸”,博士期间发表了不少SCI论文,拿到了各种奖学金,李勋哲虽然很少与陈秋林交流,不过彼此是早就认识了的。李勋哲问起陈秋林找工作的情况,陈秋林说他已经签约去了一个广西某小城市的末流的二本学院。李勋哲问道:“师兄,你去了那边主要是做什么?还做研究吗?”


“以教书为主了,基本上不怎么做研究。学校也没有什么研究氛围和研究设备。”

“听说你做科研做得也蛮好的啊,现在放弃自己的学术生涯,不觉得可惜吗?”

“有什么好可惜的?!我对科研已经没有什么留恋的了。科研不就是上忽悠国家骗科研经费,下忽悠年少轻狂意气风发涉世不深的大学毕业生鼓捣点实验弄点论文自己赚钱吗?!那样的科研有什么崇高的?!”

李勋哲感觉陈秋林太过于愤青了,忍不住说道:“你有点偏激了吧。申请国家科研经费以开展自己的科学研究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模式。如果你不向国家提出申请经费,你做研究的钱从何而来?如果你没有科研经费,你又如何开展科学研究?”

“我不是否定科研,只是我觉得一个人如果选择科研,至少应该觉得自己是那块料,能够在科研上能够有所成就。如果不能在科研上面做出点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来,那还不如去一个以教书为主的二三流学校,把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做好,老老实实把精力放在课堂上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为国家培养点人才,那也就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吧。现在许多学校的教授们,作为一名教师,把教书育人本职工作抛在一边,满脑子想得都只是怎么去弄科研经费发家致富!”

“可是,为什么不去一个好点的大学呢?去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大学,平台好点,以后在学术上面肯定能够发展得更好些吧。至少申请基金之类的会容易得多啊。”

“去所谓的平台好的学校做科研,最终目的都不是为了钱吗?你敢拍着胸口说我就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学子,为国家做出卓越的成绩?目前很多学校是全民科研,做科研就真的那么有意思吗?为什么大家都要削尖了脑袋往科研的路上挤?难道他们真的是热爱科研吗?还不都是为了名为了利!科研本来是对自然社会规律的探索,是追求真理,但是现在变成了饭碗,成了唐僧肉,申请到科研经费就名利双收,没有科研项目就饭都吃不饱。要做好科研,除了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还得真的对科研充满热情,能够愿意为它而远离各种名利与物质的诱惑。没有这种热情,别想着做出什么成绩来。如果不能在科研上面做出点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来,那还不如去一个以教书为主的二三流学校,把你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做好,老老实实把精力放在课堂上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至少也算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

李勋哲忍不住说道:“师兄你说得太对了,真是一针见血!”

陈秋林继续说道:“怎么去评价一个高校教师对社会的贡献?一,他的研究成果能够开拓人类的认知,能够写进教科书供后代学习;二,他的研究能够服务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状态;三,他通过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合格的人才。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对社会做出贡献,他有什么颜面在社会立足?其实许多大学连基本的科研条件都不具备,还整天嚷着要求老师发SCI论文才给评职称发奖金。进这样的学校感觉看不见未来,只能永无止境地科研,没整天为一些虚无飘渺甚至毫无价值的东西瞎忙乎。如果拼死拼活搞科研最后也就只是为了养家糊口,那么又何必放弃眼前的光明大道不走而往科研的独木桥上挤呢?去个以教学为主的学校,闲暇时候可以就寄情山水,享受人生,偶尔弄点诗词歌赋文学创作之类的也挺好。”

李勋哲其实不太认可陈秋林的观点。他在心里想:处在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不应该过早地贪图享乐;年轻轻就贪舒服,懒散了骨头,一辈子都没有出息。李勋哲转移话题问道:“那你去那边待遇怎么样?”

陈秋林有些无可奈何地说:“哎,待遇就那样呗。一个月四五千,加上年终奖、住房公积金、绩效之类的,一年八万左右的样子。”陈秋林摇摇头,继续说道:“说来可笑,经过了多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还是那么一点微薄的薪水,也许还比不上那些熟练的技术工人吧。也许我们国家的大学教师的收入得是世界垫底的了吧。据我所知,民国时代的教授收入在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高的,所以教授非常受社会的尊重。这也许是民国时候中国能够出大师的原因吧。而今日的中国,自从文化大革命至今,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都在群众运动中作为臭老九打入地狱至今都难以翻身。教授们拿着微薄的薪水,每年需要不停考核这个考核那个,像数小鸡一样给你点数目。大学里的教授每天要为着生存而奔波,又谈何尊严?如果大学教师在社会上都不受到尊重,这个社会又有什么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李勋哲感觉陈秋林有些愤青过了头,颇为不认同地说道:“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在社会上,首先要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才会给你回报。头上顶着博士的帽子,社会就该给你这样那样的待遇吗?你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社会凭什么要给你这样那样的待遇?在埋怨社会不公平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在哪里。”

“社会不应该如此短视。虽然博士生队伍里面确实是良莠不齐,但是从整体而言,大多数博士的思想觉悟、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认知深度、个人素质等方面是比普通人要高出一截的。社会应该想办法为他们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而不是把他们赶进社会中去,让他们去自生自灭。”

“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你的意思?你是不是觉得让博士们应该成为古时候的那种区别于大众的贵族阶层?”

“这又有何不可?回顾一下文艺复兴时期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杰出的艺术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就可以发现,那些伟人其实大多都是衣食无忧的贵族。他们有闲暇的时间从事发明创造,所以能够在学术、艺术、哲学等领域都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他又怎么可能想着去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给博士毕业生创造一个更为宽裕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潜心学术研究,也许能够从他们中间但是更多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为什么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诞生过出色的思想家?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难辞其咎!你想想,如果一个大学里的老师们每天都像农民工一般,寒酸窘困,他又如何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如果一个大学老师连基本尊严都没有,他又如何让他的学生去尊重他?中国要想培养出一流的大师,就需要有一流的老师,而一流的老师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具有贵族气质,具有自由的思想。现如今,大学老师这个职业已经被毁掉了。如果高校老师收入低得连生存都难以维系,连基本尊严都难以维持,连学生都觉得老师们都是失败者,连学生都不去尊重老师,那么学生还会听老师在课堂上的说教吗?”

李勋哲默然不语了。陈秋林说得似乎有些道理,但是感觉这种做法不可能实行。他说:“现在高校教师这个行业虽然收入不高,却还是有无数人在削尖脑袋往里钻。如果大幅度提高高校教师的工资,甚至把大学老师当作特权阶层来对待,那岂不是更要有无数人往这个队伍里钻了?”

陈秋林继续说:“如果因为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太多,就通过降低教师工资来控制这个群体的数量,只会毁掉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只会毁掉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提高高校教师的门槛才是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措施。如果寒窗苦读数十年的博士们,走进社会却成为社会中人眼中的失败者,那么就会造成整个社会对知识的不尊重,进而导致读书无用论盛行。如果读书无用论盛行,这个国家还想靠科研强国与和平崛起,不过是一句空口号而已。中国本土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中国就永远没有崛起的可能。为什么钱学森问中国培养不出大师,我觉得这就是原因所在。”

李勋哲听着陈秋林的涛涛说辞,说到博士,又突然想起苗领钧那一类社会寄生虫般的博士,忍不住叹了口气。中国人口太多,也许压根就没有一个方案能够十全十美。任何一刀切的方法都可能会伤害到一些人的情感。但是,不一刀切的话,任何可以通融的政策在中国实行,最终又必然会走样……(原标题:博士生之操场上谈科研与教育)

来源:科学网 点击量:

扫码关注「实验菌」,入科研社群,领学习资源

更有优质直播、研选好物、福利活动等你来!

评论

商家推荐

CalFectin™哺乳动物细胞转染试剂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