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蛋白质紫外分光测定实验

难度系数: 暂无得分

收藏

由于蛋白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长处。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A280)与其含量呈正比关系,可用作定量测定。

由于核酸在280波长处也有光吸收,对蛋白质的测定有干扰作用,但核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60nm处,如同时测定260nm的光吸收,通过计算可能消除其对蛋白质测定的影响,因此溶液中存在核酸时必须同时测定280nm及260nm之光密度,方可通过计算测得溶液中的蛋白质浓度。

蛋白质紫外分光测定实验

实验原理

由于蛋白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长处。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A280)与其含量呈正比关系,可用作定量测定。

由于核酸在280波长处也有光吸收,对蛋白质的测定有干扰作用,但核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60nm处,如同时测定260nm的光吸收,通过计算可能消除其对蛋白质测定的影响,因此溶液中存在核酸时必须同时测定280nm及260nm之光密度,方可通过计算测得溶液中的蛋白质浓度。

利用紫外线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优点是迅速、简便、不消耗样品,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因此,在蛋白质和酶的生化制备中(特别是在柱色谱分离中)广泛应用。此法的缺点是(1)对于测定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2)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等吸收紫外线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不同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吸收是不同的,即使经过校正,测定结果也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可作为初步定量的依据。

实验步骤

一、试剂

1.标准蛋白溶液

准确称取经微量凯氏定氮法校正过的标准蛋白质,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溶液。

2.待测蛋白溶液

配制成浓度约为1mg/ml的溶液

二、操作

1.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下表分别向没支试管加入各种试剂,摇匀。选用光程为1cm的石英比色杯,在280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各管溶液的A280值。以A280值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

取待测蛋白质溶液1ml,加入蒸馏水3ml,摇匀,按上述方法在280nm波长处测定光吸收值,并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经稀释的待测蛋白质的浓度。

三、其他方法

1. 将待测蛋白质溶液适当稀释,在波长260nm和280nm处分别测出A值,然后利用280nm及260nm下的吸收差求出蛋白质浓度。

计算

蛋白质浓度(mg/ml)=1.45A280-0.74A260

式中A280和A260分别是该溶液在280nm和260nm波长下测得的光吸收值。

此外,也可先计算出A280/A260的比值后,从下表查出校正因子F值,同时可查出样品中混杂的核酸的百分含量,将F值代入,再由下述经验公式直接计算出该溶液的蛋白质浓度。

蛋白质浓度(mg/ml)=F×1/d×A280×N

式中A280为该溶液在280nm下测得得光吸收度值,d为石英比色杯得厚度(cm),N为溶液得稀释倍数。

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得校正因子


2. 对于稀蛋白质溶液,还可用215nm和255nm的吸收差来测定浓度。从吸收差△A与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曲线即可求出浓度。

吸收差△A=A215-A225

式中的A215和A225分别式蛋白质溶液在215nm和225nm波长测得的光吸收值。

此法在蛋白质含量达20-100μg/ml的范围内,是服从Beer定律的。氯化钠、硫酸铵以及1×10-1mol/l磷酸、硼酸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缓冲液都无显著干扰作用。但是1×10-1mol/l乙酸、琥珀酸、邻苯二甲酸以及巴比妥等缓冲液在215nm波长下的吸收较大,不能应用,必须降至5×10-3mol/l才无显著影响。由于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峰常因pH的改变而有变化,故应用紫外吸收法时要注意溶液的pH,最好与标准曲线测定的pH一致。

3. 如果已知某一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的吸收值[A1%1cm],则取该蛋白质溶液于280nm处测定光吸收值后,便可直接求出蛋白质的浓度。

经验交流

写下你对该实验的感想吧,让更多人看到